目前全國建成的停車場已超百萬個,因照明、充電、調度設備運維等,逐漸成為高耗能大戶之一。但如果每個停車場每年能節省10萬度電,則不僅會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減少的電耗更是達到令人驚訝的數字。
日前,國內停車行業龍頭企業深圳捷順科技在“從場到位再進化·綠色停車創未來”2024春季發布會上,正式發布全國首個綠色低碳停車方案。在存量經濟與雙碳時代的背景下,創新性提出“綠色智慧停車+從場到位進化”的“新一代智慧停車”行業標準,致力于推動停車行業加速邁向綠色節能轉型和精細化運營時代。
“單個停車場每年照明節能可省10萬元”
“從場到位”是捷順科技近三年戰略轉型的關鍵詞。如果說“從場到位進化”旨在推動行業邁向“車位級”精細化運營時代,解城市停車難問題和滿足車主多樣化停車需求。“新一代智慧停車”的方案理念則為停車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發展指引,體現了智慧化、精細化、綠色化的停車場變革趨勢。
“‘綠色智慧停車’的核心內涵是通過‘停車場+車位級+停充+儲能+節能’一攬子全棧解決方案,推動傳統停車場建設發展邁向綠色智慧,在業內尚屬首創。”捷順科技總經理助理兼董事會秘書王恒波說。
記者注意到,這些綠色低碳方案覆蓋從車場管理、照明到儲能充電等各方面,涉及最新的“谷電峰用”儲能技術、節能燈具與數字化智能引導算法等。
“首先是管理上,從保安管理到無人監管模式,可以減少崗亭的電腦、空調等能耗,而更重要的是升級停車管理系統。傳統停車場把服務器放在前端管理,一臺服務器只能運行一個車場,占地且需要持續用電,而現在我們主推放在后臺進行云端管理,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電腦、連接網絡就能對整個車場進行持續監管。一個云端服務器可覆蓋1000個停車場。”捷順科技產品管理部總監張建平說。
張建平說,該項目去年已開始全力推向主流市場,目前簽約新建的停車場,70%都已應用該模式。“僅我們在深圳管理的約6000個停車場,新建的都在用,存量中約20%在用,等到它們升級系統時再進行置換,最終實現100%覆蓋。”
節能的第二個場景則是照明。比如,夜間停車場為了識別車牌,會在閘口安裝補光燈,每個能耗30瓦。我們通過技術算法做到低亮度也能識別,能耗降至15瓦、8瓦,未來將進一步研究夜光識別,計劃徹底去掉補光燈。車場常規照明也一樣,在現有LED燈基礎上,推出同等照明度但能耗少的節能燈。同時,升級智能控制策略,讓場內燈光系統根據車輛進出高峰和低谷期進行協同工作,高峰高亮、低峰低亮,且光亮隨車而動。”張建平說,僅上述對燈具的改良和對場景的智能判斷等低碳策略,已能較此前節能70%。
“從全國范圍看,500-1000個車位的停車場市場占比為六成以上。以1000個車位的停車場來計算,如果全部使用這套照明節能方案,按一年來計算,每個商業車場大概可少消耗10萬度電、節省10萬元。”張建平說。
首創“谷電峰用”儲能技術
除了識別能力、車牌防偽、逃費追繳功能升級的停車產品上新外,充電儲能新品包含全系列自研的智能管控充電樁、充電堆,以及智能液冷儲能柜等,也引起外界關注。
特別是在降低成本方面,捷順提出的通過谷電峰用和動態增容,可大幅降低管理方用電成本和擴容建設成本。
所謂“谷電峰用”,主要是針對工商側包括園區、商場等商業用戶。由于商業用電,高峰期貴于低峰期,因此通過在電價低谷期儲存電量,在電價高峰期時放電,達到降低高峰期用電成本。
“這個可充電的電源柜可以理解為是個柜子大小的充電寶,每天可以‘兩沖兩放’,通過價差來降低成本,一臺一年可節省10萬元純電費。”張建平說,目前這種電源柜有兩種應用模式,一種是停車場運維方直接購買,節省下來的費用全都屬于其自己;另一種則是合作運營,即由捷順投資,該運維方無需在前期有任何支出,但捷順將從節省下來的電費用中抽成。
盤活閑置個人車位資源
近年來,如何盤活各類閑置車位資源也是捷順科技創新的重點。從最初的與市政設施場所,到后來的與商業綜合體合作,目前已基本覆蓋了深圳大多數醫院和市政公園,類似皇庭廣場、領展中心城、購物公園等市中心商業綜合體也通過“時空錯配”的方式起到輔助周邊住宅和寫字樓停車的作用。
“比如,深圳福田的一個商業中心城有2000個車位,夜間時車場很空,而周邊小區卻停車緊張。于是,他們拿出了約800個車位給我們做增值運營,我們就推出了夜間停車月卡,停車費甚至比他們自家小區還要便宜優惠。再比如,周邊的寫字樓白天也是車位緊張或費用過高,我們又推出了次卡。僅這兩項,一年就可以給他們創收200萬元。”張建平說。
除了已經相對成熟的B2C場景車位共享服務,今年捷順科技首次推出了C2C車位共享解決方案,即解決閑置個人車位資源的利用問題。
“通過捷停車平臺,個人車位業主或車場方代理可線上簽約發布這個車位,獲取額外收益;捷停車平臺配置上線并推廣運營,需求方車主線上下單租位,提高車位利用率。” 捷停車用戶運營經理林澤鑫認為,這一模式可滿足臨停和長租等多種共享場景,深挖共享經濟的獨特魅力。
事實上,除了捷順科技每年新推出的停車解決方案,其自身的不斷依托科技技術和大數據賦能平臺的轉型升級也越來越值得關注。
“我們以前主要是在進行設備的智能化,但現在科技企業的形態更加突出,技術底座包含了一是應用業務的管理底座,另一個是數據底座,即通過物聯網把設備連接到平臺,平臺再連接到業務,所有數據會在云端管理,再統一到數據中心。通過算法、模型、AI,精準匹配當下停車生態各參與方的需求與痛點。”張建平說,捷順科技的研發人員已接近千人,占比約1/3左右,推出的停車場運營策略,90%以上都依托于大數據的計算。
“科技創新在引領行業變革,現在我們朋友圈已不再局限于停車行業,與華為、阿里、騰訊、百度也都有合作。捷順希望通過科技創新解決社會難題,更對行業未來有變革式推進。”張建平說。